會展行業分析,上海國際珠寶展如何突圍
2021-11-12 11:49:37
近兩年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會展業受到重創。與此同時,數字貿易作為一種新的貿易渠道,發展迅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傳統展覽的跨境替代,進一步加劇了業界對會展業前景的擔憂。在這種特殊的背景下,中國會展業如何擺脫困境,尋求新的增長空間,已經成為業界亟待思考的重要課題。調查上海國際珠寶展這類的展會信息,筆者得出結論,如果從四個方面入手,有助于在創新層面獲得更多的啟示。
首先,聚焦經貿是中國傳統會展業的典型特征。雖然會展一詞在學術界沒有形成統一權威的概念,但許多國家將展覽、會議、節日、比賽、表演藝術等形式的人類有計劃的集會活動納入會展業的統計范疇,這是不爭的事實。例如,英國商務訪問和活動伙伴關系機構(BVEP)在2014年發布的會展活動經濟影響報告中,將會議、展覽、節日活動、音樂活動、體育賽事等8種活動統一分為會展業。在這個復雜的展覽活動譜系中,展覽只占不到30%的市場份額。
我們國家的情況不同。改革開放以來,雖然各種業態的展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展覽業無疑是明星。各級政府對會展業的促進政策和監管措施主要集中在會展業。上海國際珠寶展短短20年間,展覽業形成了政府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市場主體、人才培養等完整的產業體系。相形之下,節日、演藝、比賽、文化創意等活動發展滯后,產業體系建設薄弱。
作者認為,呈現這種趨勢主要與中國社會經濟發展階段有關。改革開放前,生產力落后導致的物質短缺是困擾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核心問題之一。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明確提出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思路。展覽作為一個高效的投資和貿易匹配平臺,在促進經濟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展覽業本身也獲得了巨大的發展機遇。
其次,經貿導向的傳統思維制約了會展業的發展空間。以經貿為特色的會展業發展思路在實施國家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戰略、促進中國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發展階段的變化,密切關注經貿的發展思路可能成為制約新時期會展業創新發展的瓶頸。
會展業作為社會經濟生活的重要分支,需要服從和服務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大局。會展業之所以在各種形式的會展活動中脫穎而出,很大程度上與會展業服務經貿發展的核心價值有關。
如今,中國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從根本上解決了物質短缺問題。中國社會面臨的主要矛盾也成為人們對美好生活日益增長的需求與不平衡發展之間的矛盾。在新經濟時代的背景下,中國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升級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更加注重經濟發展質量和經濟文化協調發展。面對這種變化,如果會展商仍然堅持傳統的價值觀,以經貿展覽為核心使命,不僅不能體現新時期會展商服務國家戰略的責任,還可能失去未來發展的重要機遇。
三,探索超越經貿功能的展覽活動的實踐。從近年來的實踐探索來看,中國的許多展覽活動已經超越了經貿功能,從更高的層面服務于城市發展和國家戰略。
比如在會議論壇領域,中國先后主辦了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杭州G20峰會、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峰會論壇、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等一系列高端國際活動。這些南京珠寶展活動已經遠遠超出了經貿領域,不僅成為中國參與國際事務、發出中國聲音、提出中國計劃、展示大國責任的重要舞臺,而且大大提升了主辦城市的形象。
展覽領域也是如此。例如,針對不同的國家和地區,中國先后設立了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亞歐博覽會、中國-東北亞博覽會等一系列合作機制博覽會;針對不同的經濟功能,中國設立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國國際服務貿易博覽會等一系列國家戰略博覽會。雖然這些活動仍然以促進經貿為基礎,但它們已經超越了一般的投資和貿易匹配功能,成為服務國家戰略、連接世界、促進多元化合作的重要窗口。
從這個角度來看,雖然以經貿為中心是傳統會展業的核心價值,但從近年來的實踐來看,中國會展業正在超越經貿范圍,不斷創造新的價值支點,拓展新的發展空間。
最終,開拓創新,實現會展業的突破性發展。面對疫情防控對會展業的剛性影響,以及跨境電子商務等數字貿易平臺對傳統會展業的隱性競爭,中國會展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會展商要銳意創新,知難而進,超越傳統觀念,重新定義行業價值。在繼續發揮經貿功能的同時,要深入挖掘會展活動在服務國家戰略、服務人民生活、服務文化發展、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求方面的價值,不斷拓展會展業的發展空間。因此,一方面要促進傳統會展業的創新發展,在傳統會展的基礎上實現功能突破,特別是順應數字化趨勢,探索數字會展的商業模式;另一方面,要適應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形勢,破圈發展,尋求新的增長點,特別是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在文化、藝術、教育、體育等領域開發新的主題,不斷拓展上海國際珠寶展的發展空間。
9
文本已超出限制,最大輸入200字
舉報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