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應用力學與機械工程國際學術會議(ICAMME 2022)
2022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ed Mechanics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 (ICAMME 2022)
?重要信息
大會官網:www.ic-amme.org
大會時間:2022年9月23-25日
大會地點:中國-西安
截稿時間:2022年6月30日
6月30日之前投進稿件,可享受最大優惠折扣!
接受/拒稿:投稿后1周內
收錄檢索:EI Compendex,Scopus,Inspec
?大會簡介
由AEIC學術交流中心主辦的第三屆應用力學與機械工程國際學術會議(ICAMME 2022)將于2022年9月23日在中國西安隆重舉行。會議旨在為從事“應用力學”和“機械工程”相關領域研究的專家學者、工程技術人員、技術研發人員提供一個共享科研成果和前沿技術,加強學術研究和探討,促進學術成果產業化合作的平臺。大會誠邀國內外高校、科研機構專家、學者,企業界人士及其他相關人員參會交流,見證該領域的成果與進步。
?主辦單位
AEIC學術交流中心是由多所國內外大學、科研院所和企業聯合創建的一個成熟的國際學術交流品牌,簡稱AEIC。AEIC集中全球專業的學術力量,在多所高校及研究院所的學術支持下,致力于科技信息的傳播、學者科研交流、社會熱點深剖、生活科普分享等與學術相關的交流活動。AEIC以“忠于學術、服務學者”為理念,秉承“專業、專心、專注” 的學術服務精神,為學術交流提供更多活動支持。AEIC學術交流中心與高校、科研院所、政企聯合開展全學科國際學術會議,提供國際學術科研成果發表、高層次人才引智、成果轉化服務。2014年起,已成功舉辦近1000場、289728人次的國際學術會議,線上云平臺服務積累來自全球2000家的高校及科研服務機構和3000名以上的合作專家,線上云平臺吸引來自全球高校及科研機構客戶達1800000人。會議主題涉及能源與環境、水利土木工程、電子信息工程、生物工程、計算機科學、地球科學、機械自動化、材料與制造技術、經管金融、人文社科等主流學科。AEIC與多家世界知名出版集團建立了良好的戰略合作關系,如Springer, Elsevier,IEEE, Taylor & Francis Group, IOP,EDP,ASME,SPIE,Academic Press, American Scientific Publishing,DEStech Publications,TTP and Atlantis Press等 通過學術會議形式征集論文進行發表,實現EI/CPCI檢索;同時遴選優秀論文發表至SCI,SSCI期刊。
?學術支持
?大會主席
Yusri Yusof 教授,敦胡先翁大學-機械與制造工程學院 | 先進制造與材料中心 Yusri Yusof,博士,馬來西亞敦胡先翁大學教授,于2007年在英國拉夫堡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擁有超22年的教學經驗,且多次受邀出席或主持國際學術會議并作相關演講。Yusri Yusof 教授的主要研究領域是CAD、CAM和STEP-NC,他發表了國際文章超50篇,領導約20項研究項目,其中包含近200萬令吉(折合人民幣約304萬)的科學基金(MOSTI),原型研究基金(PRGS),基礎研究基金(FRGS)和內部研究基金的智能制造的STEP-NC兼容加工項目。他曾受邀擔任國際期刊的編輯委員,目前也參與多個國際機構的項目,如擔任國際工程師協會(IAENG)和科學與工程研究所(SCIEI)的高級成員,世界科學、工程與技術學會(WASET)的科學與技術委員會,《Natural and Applied Sciences》的編審委員會,國際工程技術協會(IAET)的高級會員等。(查看詳情) |
?出版主席
朱疆 教授,東京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學系 朱疆,博士,東京工業大學教授,曾擔任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客座教授、赴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訪問學者、赴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訪問學者,現任日本機械學會(JSME)、日本精密工學會(JSPE)和日本砥粒加工學會(JSAT)的會員,JSPE期刊編輯,JSME期刊審稿員。主要研究方向為智能制造(精密加工、增材制造、微加工、塑料加工)、激光加工(激光成形、激光著色、表面處理)、機器人技術(機器人機械手智能控制、微操作機器人、移動機器人、人機界面)和數字化制造(CAD/CAM、工藝規劃、逆向工程、幾何建模),已發表國際論文100余篇,在谷歌Scholar上發表論文70余篇。(查看詳情) |
?程序委員會主席
MURAT TOLGA ?ZKAN 教授,加齊大學-工業設計學院 研究領域:人工智能,計算機學習與模式識別;神經網絡;機械工程; 建筑業和制造業;機械元件;機械設計; 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機制;動態系統建模與仿真; 有限元方法;模態分析;模擬 |
?主講嘉賓(按姓氏拼音排序)
郭力 教授,湖南大學-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 郭力,博士,博、碩士生導師,湖南大學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教授,湖南大學學術骨干,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高級會員,國家科技部評委,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 科技部中國科技信息所中國科技期刊評審專家,國家科技部和教育部科技項目、科技獎勵評審專家,湖南省和山東省和浙江省等8個省科技獎勵評審專家,湖南省和浙江省和山東省等8個省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國家高效磨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學術骨干,國家985高技術研究(汽車先進設計與制造創新團隊)學術骨干。中國科技論文優秀評審專家,全國中文科技核心期刊《精密制造與自動化》和《機電工程》雜志編委。國際著名科技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評審專家,全國一級科技期刊《振動工程學報》、《湖南大學學報》《工程力學》審稿人。研究領域: 智能高效精密磨削技術及其數控機床裝備;智能機床動靜壓主軸系統;先進汽車設計制造與車身焊接沖壓技術; 智能光機電一體化設計制造。(查看詳情) |
|
李冰 教授,西北工業大學-航空學院 李冰,博士,博士生導師,西北工業大學教授。入選西北工業大學“翱翔海外學者人才計劃”。主要研究方向為:彈性與力學超材料/超表面、波動力學、振動與噪聲控制、復合材料結構設計。在領域內國際高影響力期刊發表SCI論文30余篇,申請/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0余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JKW基礎加強、航空基金、省部級重點研發計劃等科研項目10余項。擔任Frontiers in Physics、J. Compos. Sci.等國際學術期刊編委,擔任Sensors??妥庉嫛?0余本國際SCI期刊審稿人。(查看詳情) |
|
所新坤 教授,寧波大學-機械工程與力學學院 所新坤,博士,寧波大學機械工程與力學學院教授,學術領軍人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防基礎科研項目、浙江省重點研發計劃、湖北省院地合作項目、寧波市國際合作計劃等項目十余項;發表論文30余篇,申請專利10余項。任職:國家科技領軍人才創新驅動啟動中心首批特聘專家、中國機械工程學會表面工程分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表面工程分會表面技術裝備專業委員會委員,榮獲:浙江省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浙江省特聘專家”、浙江省錢江人才、寧波市領軍拔尖人才第一層次。研究方向:增材制造、表面工程、超高速激光熔覆、冷噴固態成型、海洋涂層技術。(查看詳情) |
|
王驥 教授,寧波大學-機械工程與力學學院 王驥,博士,寧波大學錢江學者特聘教授,現任寧波市壓電器件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和曙光-寧波大學高性能計算聯合實驗室主任,從事壓電聲波諧振器的設計和分析理論的研究。他于1996年獲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土木工程系博士學位。在此之前,他于1993年獲得普林斯頓碩士學位,于1983年獲得甘肅工業大學工業與民用建筑學士學位。從1988年到1990年,他是美國能源部阿貢國家實驗室的訪問研究員,從事核反應堆的結構振動研究。在研究生學習期間,他的研究項目用于摩托羅拉的移動通信系統的石英晶體器件的研究。從1995年到1999年,他是愛普生的高級訪問研究員。他開發的石英晶體設計軟件已在公司用于產品設計并獲得科研二等獎。在此期間他也獲得了三項美國專利。從1999年到2001年,他在一家互聯網軟件公司工作并擔任管理職務。從2001到2002年,他是美國SaRonix的高級工程師,從事石英晶體器件的設計和研究。王驥教授主持的石英晶體研究項目在日本精工愛普生公司獲得公司科研二等獎。王驥教授在諧振器相關的研究工作有三項美國專利和兩項中國發明專利申請。王驥教授多次應邀在國際會議和科研機構作大會報告和邀請報告。王驥教授是IEEE的三個學術會議的技術程序委員會委員,也是國家和地方多個部門和項目的技術評審專家。王驥教授是中國力學學會電子電磁器件力學專業工作組的創建組長,也是國際電工委員會等技術委員會的專家。王驥教授也是多所大學的客座教授和兼職博士生導師。(查看詳情) |
|
肖揚 教授,西南石油大學-機電工程學院 肖揚,西南石油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教授,1985年7月畢業于成都科技大學機械系精密機械設計制造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1991年1月畢業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究生院,獲工學碩士,研究方向計算機輔助設計。2000年赴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計算機科學系可視計算實驗室做訪問學者。工作以來主要進行機械產品的數字化設計制造、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圖學、自由曲面的高精度數控加工、增材制造的工程應用、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的理論與工程應用、機械產品設計制造的數字化轉型等方面的教學、科研工作。中國工程圖學學會會員,中國數字仿真聯盟理事會會員,四川省工程圖學學會計算機圖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四川省科技廳智能裝備、航空與燃機、軟件與信息服務領域科技項目評審專家,《American Journal of Mechanical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期刊編委。近年來,主持和參研的國家級、省部級等科研項目共16項。參加國際、國內學術會議多項。出版專著和教材6本,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8篇。(查看詳情) |
?歷屆嘉賓(部分)
?征稿主題
01. 應用力學:振動學,接觸力學,彈性力學,固體力學,流體力學,流變學,結構力學,質點力學,斷裂力學,邊界層,多相流動,波傳播,焊接連接,熱質傳遞,工程結構實驗力學,可再造能源力學,表面工程,材料建模,塑性斷裂和損傷力學,計算力學,材料性能,測量方法及應用等;
02. 機械工程:機械材料,機械制圖與控制,機械設計與制造,互換性和測量技術,液壓與氣壓傳動,機電一體化,機器人學,工程測試技術,CAD和CAM,人工智能技術在設計和制造中的應用,航空航天工程,系統與自動控制,微電子機械系統,機械傳動控制,電動控制,虛擬設計和設計可視化,自動化工程等;
03. 其他
?論文出版
本會議所有投稿都會先經過2-3位審稿專家嚴格審核,評審錄用后的論文將被提交至Conference Proceeding出版,見刊后由出版社提交至EI Compendex、Scopus和Inspec檢索。
*投稿方式:
1. 英文投稿:請將英文稿件全文(WORD+PDF)直接上傳至【投稿系統】
2. 中文投稿:請提前聯系劉老師電話/微信13922150274,將收取翻譯費用,翻譯費用可與版面費/注冊費合開一張發票
*注意事項:
1. 作者可通過CrossCheck、Turnitin或其他查詢系統自費查重,文章查重率需在30%以下,否則由文章重復率引起的被拒搞將由作者自行承擔責任;
2. 所提交的論文必須是原創的、未在其他地方發表,涉嫌抄襲的論文將不被出版,且公布在會議主頁;
3. 被錄用且完成注冊的論文,如需申請撤稿,將扣除30%的手續費;
4.?投稿后請主動添加劉老師微信,方便及時跟進論文狀態及后續出版的相關事宜等;
5.?論文不得少于5頁;
6. 參考論文模板:Template__SPIE.zip
*檢索歷史:EI Compendex-2020.png、EI Compendex-2021.png
*額外遴選10篇優秀文章可推薦發表SCI期刊,名額有限,請聯系會議秘書劉老師。推薦期刊如下
MST-Micrograv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SN: 0938-0108, ?IF: 2.0+)
?會議日程
日期 | 時間 | 內容 |
2022年09月23日 | 13:00-17:00 | 報名注冊 |
2022年09月24日 | 09:00-12:00 | 主題報告 |
12:00-14:00 | 午餐時間 | |
14:00-17:30 | 口頭報告 | |
18:00-19:30 | 晚宴 | |
2022年09月25日 | 09:00-18:00 | 學術考察活動 |
注:具體會議日程將在會前一個月左右確定。
?注冊費用
類別 | 注冊費(人民幣) |
投稿(5-6頁) | 3200元/篇 |
團隊投稿(5-6頁)≥ 3篇 | 2900元/篇 |
超頁費(第7頁起算) | 300元/頁 |
僅參會不投稿 | 1500元/人 |
★僅參會不投稿(團隊參會3人以上) | 1300元/人 |
加購論文集 | 500元/本 |
(1)論文注冊費用包含論文出版、檢索、一本紙質版論文集和一位作者免費參會機會,不包含參會期間的交通、住宿費用;
(2)收費均開具國內正規機打發票,可開“會議注冊費”或“版面費”;
?參會方式
1. 投稿參會:一篇錄用文章提供一名作者免費參會機會;
2. 付費參會:不投稿僅參會聽會,不作任何展示;
3. 口頭報告:需提前準備好PPT,演講10-15分鐘;
4. 海報展示:A1豎版尺寸,彩色打印電子版,接受JPG/PNG/PDF格式
5. 報名參會:本會議由艾思科藍支持在線報名,請點擊以下圖表進行報名參會:
?聯系我們
大會秘書:劉老師(Eric)
手機/微信:13922150274
工作郵箱:ic_amme@163.com
工作地址:廣州市黃埔區廣州國際生物島寰宇一路27號云潤大廈9-10層
1
文本已超出限制,最大輸入200字
舉報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