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導支持機構
自然資源部
(二)主辦單位
自然資源部宣傳教育中心、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中國海洋大學、自然資源部北海局、中國海油海洋環境與生態保護公益基金會、海南熱帶海洋學院
(三)承辦單位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文化創意設計發展中心
(四)支持單位(排名不分先后):
各大院校: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中國美術學院創新設計學院、同濟大學創意設計學院、廣州美術學院視覺藝術設計學院、天津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院等。
摘要: 全國大學生第13屆海洋文化創意設計大賽作品征集||截稿日期:2024年10月25日12時||主辦單位:自然資源部宣傳教育中心、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中國海洋大學、自然資源部北海局、中國海油海洋環境與生態保護公益基金會、 ...
全國大學生第13屆海洋文化創意設計大賽作品征集 截稿日期:2024年10月25日12時
全國大學生海洋文化創意設計大賽(以下簡稱“大賽”)是世界海洋日暨海洋宣傳日活動之一,已成功舉辦12屆,也是國內唯一以海洋文化創意為主題的設計賽事。大賽旨在普及海洋知識、傳播海洋文化,通過海洋文化創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從而促進人類與海洋和諧共生。
一、大賽主題——海洋·共生·未來 本屆大賽以“海洋·共生·未來”為主題,面向全國大學生征集優秀作品。旨在倡導跨學科交叉合作,通過藝術、科學和經濟等多個領域的融合,立足于海洋的可持續發展和人類與海洋的和諧共生,共同探討解決當今海洋面臨的重要問題,為海洋管理提供科學解決方案,為海洋注入新活力,推動構建人類海洋命運共同體。
二、大賽定位 大賽旨在通過國際海洋設計交流,以競賽、展覽、推廣與論壇等方式,打造有深度、有廣度、國際化的設計盛會,呈現中國與世界海洋文化的交流互鑒,推動海洋文化建設與交流,助力海洋強國。
大賽圍繞完善學科交叉的海洋設計教育模式、構建數字智能時代社會創新體系、搭建全球藍色經濟文化合作平臺三個方面,從海洋人文、生活、科技、產業等多元視角構建國際化視野的海洋設計、應用、傳播體系。大賽提倡藝術、科技與商業的跨界創新,搭建當代海洋創新設計評價、推廣合作、落地轉換的國際化平臺。
三、組織機構 (一)指導支持機構 自然資源部
(二)主辦單位 自然資源部宣傳教育中心、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中國海洋大學、自然資源部北海局、中國海油海洋環境與生態保護公益基金會、海南熱帶海洋學院
(三)承辦單位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文化創意設計發展中心
(四)支持單位(排名不分先后): 各大院校: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中國美術學院創新設計學院、同濟大學創意設計學院、廣州美術學院視覺藝術設計學院、天津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院等。
四、獎項設置(總獎金額:40萬元) 全場大獎:1件,獎金20000元,頒發獲獎證書及作品集一部。 (一)大學組獎項設置: 1、金獎10件、獎金各8000元;銀獎27件、獎金各5000元;銅獎45件、獎金各2000元,并頒發獲獎證書及作品集一部。 2、優秀獎頒發電子版獲獎證書及獲獎作品集一部。 3、佳作獎(入圍獎)頒發電子版獲獎證書。 4、指導獎(等級獎指導教師),頒發獲獎證書及作品集一部;組織獎(學校統一郵寄參賽作品80件以上),頒發獲獎證書及作品集。
(二)AIGC海洋設計獎項 金獎3名、獎金各6000元,銀獎5名、獎金各3000元,銅獎8、獎金各2000元。
(三)創意傳播獎 金獎1名,獎金各8000元,銀獎2名,獎金各5000元,銅獎4名,獎金各2000元。 注:以上所列獎項數量均為相應獎項最高數目計劃,實際獲獎數量由大賽評審委員會評審專家確定。此外,大獎還將設立若干特別主題的專項獎,具體主題和參賽方式將另行發布公告。
五、參賽對象 在校研究生、本科生、專科生(含港、澳、臺及其他國家) 均可參賽。允許跨校組隊參賽,每組成員2-3人。 特別說明:經大賽組委會研究決定,允許2024屆畢業生(研究生、本科生、專科生)參加本年度大賽。
六、參賽類別 圍繞海洋相關內容,大賽分為非命題賽道、命題賽道。 1.非命題賽道: (1)工業設計類:文創產品設計、海洋工程、時尚、海洋消費品、出行工具設計、海洋公共設施設計等。 (2)視覺傳達類:海報設計、品牌形象設計、字體設計、包裝設計、IP設計、插畫/繪本設計、書籍裝幀設計、UI界面設計、信息可視化設計等。 (3)環境規劃與設計類:海島、濱海景觀設計、公共藝術、空間設計、漁村更新設計、智慧社區、海洋牧場設計等。 (4)數字媒體類:動畫、微視頻、影視廣告設計、紀錄片制作、數字繪畫、攝影、音樂制作、虛擬IP、表情包設計、交互、虛擬現實設計等。 (5)AIGC:海洋相關藝術創作、創意廣告、虛擬現實、品牌形象、數字藝術、交互體驗、音樂制作、電影視頻制作等。 (6)創意傳播獎:參賽選手通過微博、微信、小紅書、抖音、B站等媒介發布參賽作品創作過程,并需要@全國大學生海洋文化創意設計大賽的官方賬號,并標記#官方話題。
2.命題賽道 (1)公益命題——海洋設計創新挑戰 參賽者需創造性地提出解決海洋問題的系統性設計方案,體現“海洋十年”十大挑戰,設計方式不限。鼓勵跨學科合作組建設計團隊。 (2)社會命題(選址與命題即將更新敬請期待) (3)主辦方特別命題 ①海洋生態系統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命題下載) ②保護中華白海豚,推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命題下載)
七、參賽流程 (一)參賽方法 1.登錄大賽網站閱讀征稿參賽須知,確定選題,根據選題完成作品創作。
2.作品完成后在系統注冊并填寫相關信息,上傳作品、生成作品編號并下載信息表(一名參賽學生提交多件作品的,按照“一件一碼”的原則,每件作品都需要上傳、生成編號、下載信息表)。 *重要提示:所有參賽作品均在網上提交并生成唯一編號,作品不需要打印和郵寄。
3.作品提交要求 (1)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規劃與設計、產品設計等先在網站注冊作者信息(選擇組別,類別要正確),按照要求上傳作品,JPG格式,RGB模式,分辨率300dpi,每幅作品在2M左右、A4畫面,系列作品不得超過4幅,請用PC機器,360瀏覽器上傳。手繪作品拍照掃描轉成JPG格式。 (2)數字媒體藝術 微視頻/短片類,拍攝工具及制作軟件不限,時間60秒至180秒以內。畫面寬度不小于600—1200像素,片子不要出現倒計時和學校及作者信息。成片flv或wmv格式,圖像大小1181×591,作品文件不要超過100M。作品截圖9幅,JPG格式,尺寸5×10cm,RGB模式,每幅不超過1M,分辨率300dpi,在網站系統上傳提交作品。 數字音樂:上傳WAV音頻文件。音頻采樣頻率不小于44.1KHz,16Bit。作品簡介與制作報告,PDF格式(含?程?件截圖,工程文件請上傳至網盤并以鏈接形式附在文檔內) 交互類:可執行程序包:以zip形式打包。游戲/應用體驗過程預覽視頻:錄制程序實際運行畫面,MP4格式,須明確清晰地展示主要功能設計、美術設計,畫面清晰。 虛擬IP及表情包:提交全套設計方案展板,不小于A3幅面、300dpi、JPG、RGB\CMYK,內容應包含作品名稱、設計效果圖、分析圖、設計說明等,最多可提交5張jpg文件,每張不超過5M。系列表情包作品,最多可提交24個的表情形象,格式為png,300dpi,設置為透明背景,不要出現正方形邊框。動態的格式為GIF,設置循環播放,節奏流暢不卡頓。
(3)AIGC ①作品文件: 圖片類:請提交5張或以上成系列的套圖,不接單張圖片,JPG格式,每張不超過5MB; 視頻類:視頻長度1-3分鐘,高清MP4格式,文件不超過500MB; ②創作過程: 請用PDF形式,提交創作過程描述,包含創意說明、提示詞、滾圖邏輯、工具組合等。 ③加分項: 創作過程中的技術厚度和深度,充分體現技術和創意的結合,如LORA訓練、LLM知識庫 Langchain、Muli ControlNet 等,視頻作品的配音、配樂如用AI創作,均可作為加分項。
(二)報名時間及費用 本次大賽公眾報名截止日期為2024年10月25日 12 時(北京時間),逾期概不受理。 所有參賽組別作品均不收取報名費用,但由參賽所產生的物流、保險、清關等費用由參賽者自理。
(三)賽事流程 作品征集—初評—復評—總決賽—頒獎典禮—佳作展
八、評審辦法 (一)評審環節 設初評、復評、總決賽三輪評審環節。初評與復評采用圖文評審方式,總決賽采用參賽選手現場答辯評審方式,其中文創與產品類需提供實物或模型。
(二)評價標準 1. 非命題賽道與命題賽道:按照作品功能性25%、美學性25%、技術性15%、體驗性25%、可持續性10%,每幅作品計算平均得分評出相應獎項。
2. 創意傳播獎:參賽選手通過微博、微信、小紅書、抖音、B站等媒介發布參賽作品創作過程。參加創意傳播獎評選的所有作品,都需要@全國大學生海洋文化創意設計大賽的官方賬號,并標記#官方話題,按照媒體傳播影響力30%、內容創意與表現質量30%、技術與創新應用25%、原創性與合規性15%進行綜合評選。
(三)評委構成 為突顯設計的跨界整合性以及增強評審的全面性,本屆大賽將在全球范圍內邀請權威專家擔任評委。除了設計領域專家外,還特邀科技、商業、媒體等相關領域專家參與評審,以確保評選過程更具多元化和綜合性,為參賽作品提供更全面、客觀的評審意見。
九、日程安排 作品征集 2024年4月18日12時開始
截稿日期 2024年10月25日12時
初評 2024年11月上旬
復評 2024年11月中旬
總決賽 2024年11月下旬
頒獎盛典 2025年7月
十、聯系方式 地址: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松嶺路238號,郵編266100,中國海洋大學海洋文化創意設計發展中心,電話:0532—66781828。 QQ教師群:543510910 請將昵稱改為:“學校+姓名+教師”。 QQ學生群:669831132 930921497 請將昵稱改為:“學校+姓名+學生”。 大賽微信號:大中學生海洋文化創意設計大賽
附件1:全國大學生第13屆海洋文化創意設計大賽征集通知的紅頭文件發布函(詳見大賽網站) 附件2:法律審查意見(詳見大賽網站)
參賽須知 參賽者在提交作品前要閱讀并遵守比賽規則,作品提交后視為參賽者同意并遵守比賽相關規定; (一)知識產權 1、參賽者確認擁有提交作品完整著作權及版權,確認作品沒有轉讓或許可給任何個人或機構。參賽者要確認作品的原創性,主辦方不承擔因為作品侵犯他人(或單位)權利而產生的法律責任,法律責任由參賽者承擔。
2、所有參賽作品的知識產權歸參賽者所有,獲獎者未經組委會許可不得將作品轉讓或授權給任何第三方,組委會在大賽期間及之后的活動相關事宜中,免費享有參賽作品的展覽權、復制權、廣播權、信息網絡傳播權等著作財產權,修改權等著作人身權,以及專有出版權,無需與參賽者另行簽訂新的授權協議,上述權利非經組委會同意不可撤銷。組委會享有免費使用,有出版、復制、創意設計及修改權利,該項權利永久不可撤銷。
3、作品若遭受侵權,作者配合組委會進行維權追訴;若有特殊保密要求,參賽方需在報名完成后的5個工作日內提出書面申請,否則視為可公開作品,組委會不承擔由于公開展示所導致的損失。
4、如獲獎作品存在知識產權瑕疵或爭議的,組委會有權撤銷獲獎資格,召回獎狀、獎杯等榮譽,追回獎金。如因參賽作品存在知識產權瑕疵或爭議造成主辦方、承辦方等單位經濟、名譽方面損失,主辦方、承辦方等有權要求相應參賽者賠償,賠償范圍包括但不限于經濟損失、名譽損失、訴訟費、律師費、保全費、鑒定費等費用。
(二)報名信息 1、參賽者須使用實名報送,不得使用化名。報名信息須如實填寫,一經提交不可自行修改。如參賽者在提交后發現報名信息填寫有誤的,需于當年度頒獎典禮前提交正式的參賽信息紙質變更申請材料。報名信息與實際情況不符的,組委會有權撤銷該作品的參賽資格及榮譽,并追回獎金。為保障評審工作的有序進行,組委會及評審委員會有權根據賽事規則及作品實際情況,調整作品的參賽組別及參賽類別。
2、作品不許使用國旗、國徽、地圖、人民幣等圖形,作品禁止帶有宗教色彩。
(三)結果通知 所有評審結果等重要通知將通過官網報名系統發布,獲獎名單在評審結束一周內在大賽網站公布并公示,發現有抄襲現象的作品,主辦方有權取消獲獎資格,在網站公布并通知所在學校處理。請參賽者密切關注賽事官網。參賽者提供聯系方式必須正確,若因參賽者自身原因錯過重要信息或未按要求及時反饋而影響評審、領獎等事宜的,所有后果由參賽者自負。
(四)作品寄送 文創類、產品類入圍決賽的參賽者須寄送實物或模型參加決賽評審。參賽者未按要求準時寄達的,將視為放棄決賽資格。寄送參賽作品所產生的運輸、保險、關稅等所有費用均由參賽者承擔。
(五)贈予與收藏 組委會僅收藏符合要求的獲獎作品,并授予《國際海洋設計大獎收藏證書》;獲得獎金的作品須贈予組委會,如有后續研發用途,體量過大難以運輸或作品價值超過所獲獎金的作品,獲獎者須提交書面申請及相關證明材料,經組委會認定后可改為贈予比例模型或樣機。
(六)總決賽及頒獎典禮 所有入圍總決賽的參賽者須本人參加總決賽,否則將視為放棄獎項及獎金角逐資格。所有獲獎者將受邀出席當年度頒獎典禮,差旅費用由參賽者自行承擔。
(七)證書、獎杯及獎金發放 1、受邀并本人出席頒獎典禮的獲獎者,將被現場授予獎杯一座及紙質證書一份。本年度頒獎典禮結束后,將在報名系統中生成電子版證書,參賽者可自行下載。
2、獎金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相關財稅規定及流程,通過銀行轉賬方式為相應獲獎者發放獎金。
(八)參賽要求 最終解釋權:參賽者的作品一經提交,則默認同意以上條例,大賽組委會保有最終解釋權。 |
1
文本已超出限制,最大輸入200字
舉報-
-
-
-
其他